第八讲【正资产之《太上感应篇注释》分享 】(视频时长:1小时49分16秒)2022.3.8
男人当自知,女人当自立。
—— 符合阴阳平衡之道的男女关系
·《太上感应篇》原文:
矜孤恤寡。敬老怀幼。昆虫草木。犹不可伤。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
·《太上感应篇注释》原文:
【矜孤恤寡】
孤者,幼而无父,藐然孑立,时事未谙,人情不识,苦极而无告者也。寡者,老而无夫,形单影只,女幼男微,百事未举者也。二者,我能矜之恤之,即是补天地生成之不逮矣。故强悍或凌,则为伸大义以攻之;宗族或欺,则为称仁厚以劝之;贫困则周急之,患难则保护之,愁苦则宽慰之,谋则代之,过则原之,利则公之,费则免之,不忍之诚真,足以裁成辅相,不但植厚德于人间,尤足慰幽魂于地下,又有羇迹异地,失时他乡,无尺土一椽之依栖,无半面全谊之故旧,仰给何人,欲诉无门,呜呼,孤寡何以度此?凡此苦境,目睹之而泪落,耳听之而心伤,见饥推食,见寒解衣,一念恻隐,不可磨灭,则清夜之时,幽独之中,自有一段浩然之气,勃勃欣欣,仰不愧,俯不怍,其乐何如耶?
详细《太上感应篇注释》⑮:矜孤恤寡
【敬老怀幼】
老者,阅世久而历事多,庞眉皓齿,岂偶然哉?况寿为五福之先,而老又近似父,可不敬乎?故敬亲者,焉得不敬人之亲?幼者,年方稚弱,不识不知,最宜提携,最堪怜恤,况幼又近似子,可不怀乎?故爱子者,焉得不爱人之子?昔孔子曰:老者安之;少者怀之。《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可见圣贤,民胞物与,胸襟直与天地同其覆载矣。
详细《太上感应篇注释》⑯:敬老怀幼
【昆虫草木 犹不可伤】
昆,众也,言一切大小蠢动微物也。前言慈心于物,意已悉矣。此二语,乃是启下文爱人之意,举昆虫,尽乎贱之类也,举草木,尽乎微之类也。伤者,损害也。损害曷谓乎不可?盖以仁者,宜养此不忍之心,不以物之微贱而忽之。犹者何言?昆虫草木尚不可伤,又何况有重于昆虫草木者乎?
详细《太上感应篇注释》⑰: 昆虫草木,犹不可伤
【宜悯人之凶】
宜字直贯下十六句,乃承上文二语而言也。凶字包二义,一是凶恶之凶,一是凶祸之凶。细阅下句,与善字相对,当作凶恶看,恶与凶邻,故曰凶。或谓恶则宜恶,何云宜悯?邵子曰:闻人之恶,如负芒刺,爱人犹己,故云宜悯。悯者,劝导人之改恶从善,不徒煦煦然矜怜而已。何龙图曰:凡恶之初作,只因一念之差,未必不可劝禁;恶之既炽,犹有一念之明,未必不可救解。因人拒绝如仇,彼趋死如骛,虽欲自新,不可得也。故我之悯,悯其昏愚自蹈,为恶将死,不忍之心,迫于中而切于救援也。若视为浮文,恶足云悯?
详细《太上感应篇注释》⑱: 宜悯人之凶
【乐人之善】
善者,百行之总,名乐,有坚其心志,弗令退转之意,不止于忻慕而已也。凡乐善者,闻人善言,惟恐传说之不广,见人善行,惟恐进取之不力。始进者引之,久服者固之,力弱者勉之,心疑者豁之,陈利以导之,叙古以证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人之善有未竟者,吾为之终焉;人之善有被抑者,吾为之护焉;人之善有未发者,吾为之达焉;如是而曰乐善,则真乐善者也。始知一人之善,善无几也,乐人之善,善始广矣。故曰:莫大乎与人为善。
详细《太上感应篇注释》⑲:乐人之善
【济人之急】
急者,危困之谓。天下之人,疾病、死丧、冻馁不可胜数,但当各随其急而济之。盖人值危困之际,呼天莫应,吁地无闻,死生悬乎呼吸,父子、夫妇,决绝分离,在于顷刻。于斯时也,倘有力者,出诸泥涂之中,以生全之功德,宁有量哉?但天下大矣,人民众矣,不能遍爱,且博施济众,圣贤犹难,况中人乎?然济者,物也,所以济者,心也,故用爱以推恩,不必问多寡也,不必问大小也,不必问远近也。惟于目之所触,身之所接,随事随心,或济之以财,或济之以物,或济之以德,或济之以言,或济之以筹,或济之以事,或济之以心,济之时义,大矣哉。
详细《太上感应篇注释》⑳:济人之急
3·8妇女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