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管理】中级班 第一讲:揭开贫富贵贱的缘起(音频:79分钟)2020.11.27

2020-11-27

思考问题

1、你是否真的相信“断除悭贪×戒除偷盗×广行布施=财富”这个财富公式?

2、这个财富公式是属于主观臆断,还是客观的呢?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还是偶然呈现的呢?

3、为什么在历史上所有去推动“均贫富”的结果都是没有达到目标呢?



课程纪要


1、详细解读财富公式的内容:断除悭贪、戒除偷盗、广行布施

2、分析“贫、穷、富、贵”之间的关系

3、富人与贵人的区别

4、解析富贵者的共同特质

 

一、本节课的重点摘要

1、信是道源功德母,我们首先要生起对这个公式的“信根”;

2、真正公平的不是果,而是因和缘。真正公平的不是人类,而是人类自我的因缘果报。因为每个人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不一样,人生的轨迹也就不同。所以,人类本来就不可能是平等的。然而,从因果本身来看,一切的结果又都是公平的、平等的,每个人都只是在承受或享受着本该属于自己的生活和环境,一点差错都没有。

3、人类的贫富差距,不是因为法律不平等,也不是因为家族不平等,不是民族不平等,而是我们“自己种因,自己得果”。——最平等的就是因果法则的自然规律

1、谁能够做到“断除悭贪、戒除偷盗、广行布施”,谁就有机会大富大贵。贫穷贵贱,跟我们“生在哪个国家、哪种信仰、何种血缘、什么样的文化水平”都没有关系。博士生也有穷困潦倒的,小学生也有大富大贵的;有信仰的人也有一贫如洗的,没有宗教信仰的也有财源滚滚的。

2、悭,就是“不顾他人的贫富和需求、自私自利”;贪,就是“多占、过度地享受”。

3、贫富的公式:悭贪+偷盗=贫穷;知足+博爱+布施=富贵。——可见,贫穷的因加上贫穷的缘,就是贫穷的果报;富贵的因加上富贵的缘,就是富贵的果报。

4、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断除悭贪、戒除偷盗,就是德的体现。

5、富贵者的共同特质:知足、简单不奢华、慷慨、不抱怨、不贪于享受、不贪名利、乐善好施、勤奋、博爱、知恩报恩。耐受力、忍辱,也是大富大贵的重要因素之一。

6、当一个人有钱以后,还悭贪吝啬,不知道知足,不知道去慷慨地布施,不知道如何正确地把握和使用这个钱,就成为了一个“有钱的穷人”。那么,到最后还是会由富变穷。

7、真正的富人,首先是内心的富裕,更懂得把自己拥有的东西分享给那些比自己更急需要它的人。

8、真正的扶贫不是给对方钱,这样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我们的钱可以用于救急救难,可以给老人钱。但是对于穷人,我们更应该给予他的是富贵的真相和方法,而不是金钱。因为穷人之所以穷,正是因为悭贪所致,如果我们盲目地给他金钱,只会让他更加贫穷,难以解决根本。

9、发自慈悲心的纯粹善举,才能够被称为“慈善”。

10、当我们还达不到“三轮体空”的境界时,就还难以做到平等布施。

11、“贫和贵”这两个字里面都有一个宝贝的“贝”字,那么,为什么有的人是“贫”,有的人是“贵”呢?因为贵人走“中道”,从不会独占物质、钱财,而是把这个珍宝与人世间的众生共享。贫穷的人,就是因为他把自己的宝贝与大众分开了,不知道分享。

12、看看“穷和富”这两个字,穷这个字里面没有“田”,只能出“力”气,而“富”里面有“田”,有“田”就可以播种。富人有四块田,分别是:农田(做好本职)、恩田(供养长辈祖上)、敬田(恭敬大德老师)、悲田(帮助弱小)。如果穷人想变成富人,就必须找到这四块田,并及时开垦播种。

13、谦卑、尊师重道、慈悲喜舍之人就有福,有福之人才能有钱。

14、偷钱、偷税、占人便宜、浪费他人时间、窃取他人的功名、偷工减料……,都属于偷盗。

15、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我们的工作,也可以是报恩的途径和平台。

16、当我们真正地生出知足心、报恩心、慈悲心、喜舍心,才能够走向大富大贵。

17、有道,就是“明理”,有德,就是“慈悲”,有福,就是“正确地做布施”。

18、何为富人?何为贵人?富人在物质层面富有贵人在精神层面富有富人前世做了财布施今世得以成为富人而贵人,也许前世是保家卫国的军人,是为大义舍生忘死的侠士,是家徒四壁却胸怀天下的领袖富人有万贯家财贵人,是有整体观,有着在社会、民族、国家、人民角度思维的大格局并不局限于物质与金钱。

19、让、富人不再为富不仁、穷人懂得安贫乐道,就是富贵的缘起;争、贪得无厌,就是贫穷的缘起。富贵的缘起,也是源于关注别人,而不是专注自己。

20、断除悭贪的因,断除偷盗的缘,种下财富的种子,才能开出富贵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