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王艄变牛——透视商业规则】

2022-03-31





太原王艄公,曾向乡里长者借了一两八钱银子,买了一条船维持生活,家里稍富时,王艄公忘记了这件事,没有还所借的银子,长者也忘记了。一天,长者走到屋旁,竟然看到王人影,他腰间系了腰带,快速窜到牛栏。长者正疑惑着,牧童来禀报说:母牛生小牛了。长者去看,见小牛腰间仿佛有腰带印子。


过了一年多,小牛长得很肥,长者让牧童牵出去卖,并嘱咐只卖一两八钱银子,路上遇到何屠夫,屠夫认为这头牛很便宜,便按价买下,正准备杀来卖钱。



有一个农民见到后说:“这牛好肥!现在正值春季,怎么忍心杀它?卖给我耕地好吗?”屠夫便在原价上增加了八钱银子,对农夫说,给我二两六钱就卖给你。农夫觉得物超所值,便很高兴以二两六钱买下来。后来有一天日落,没见到牛回来,农夫出去寻找,却发现牛已经坠崖死了,农夫心里很懊恼,觉得赔钱了。



后来农夫在市场遇见何屠夫,两人一起议论这件事,农夫就去问长者:“这头牛为什么卖这个价?”长者说:“这头牛是王艄公投胎来还债的,我亲眼所见,他原先欠我一两八钱银子,所以卖这个价。”何屠夫听了,心中醒悟过来:“王艄公欠我八钱银子的肉钱。”农夫也开悟了,原来他借过王艄公二两六钱银子没有还,他买牛是如数还债,这事发生在明朝万历十七年。




王艄变牛不是简单的因果故事,它揭示了整个商业的规则和常识,其重点并不在于故事本身,而在于故事背后的智慧和逻辑。


艄公与牛的关系、长者与牛的关系、屠夫与牛的关系、农民与牛的关系,不只是体现了人物,更喻示着社会的财富运营现象。


《王艄变牛》揭示了“存取贷还”的规律,所有你所见到的人事物,都是生命中的福报银行,对于银行有几项选择:第一可以存钱,第二可以取钱,第三可以贷款,第四可以还款。



拿存钱举例:假设今天你在银行中存了1万元,接下来的日子里,你每天取一元,那么一万元就能花一万天;如果每天取两元,也能花五千天;如果一天取一万元,那到第二天,银行的存款就已经空了。如果存一万取两万元,就变成了贷款,贷款就有利息存在。


把这件事放在生活中,在生活中真心对他人好,就是在往银行里存钱,因为银行不收假钱,只有用真心待人,对方才能接收到你的付出,无论是温暖的语言、行为、意念,还是外在的柴米油盐车房钱的支援,都必须是真心实意的。对方接收到了,就等于银行收了你的存款,并且只存不贷。



当对方接收到了你的存款,他一定就会成为你的助缘。例如你开了一家店,那你在福德银行中的存款,会让对方成为你的消费者,直到把你存的钱都通过消费返还给你。“存”还包含利息,比如,一个客户会介绍另一个客户进行消费,这就是“存”的规矩和逻辑。




再拿夫妻举例,你的另一半对你很好,这是因为你过去曾经在他身上存过款(对他好过),所以今天你在取钱,对方在还钱。按照因果逻辑来说,你过去曾经存款,对方过去曾向你贷款,所以他今世对你好,就是在还款,而且一定会找到你,这就是所谓的“千里姻缘一线牵”!如果对方对你不好,那就意味着这是来讨债的,说明你从前欠了他的债。如果不认账,债没还清楚,还会加大利息。


再比如,你在东北地区发财,说明你过去曾在东北地区行过善、开过仓、利过民,因此今生一定会在这个地区得到过去曾播种的财富、存过的善款。



从《王艄变牛》的故事上,我们应该知道,假如银行中只有8000元存款,你不可能挣9000元;该赔8000元,也不会赔9000元,多一分、少一分都拿不到。这就是宇宙间的精算,绝不会出差错,更不会找错人,从来都是丝毫不爽,分毫不差!


明白了这个逻辑,就知道无论家庭、商业,都必须遵从“存款不贷款,还款少取款”的规律,才是财富持久之道! 



 




联合全世界消费者

  共建大健康和谐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