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以忱副部长的这段讲话,让所有弘扬传统文化人精神大振!

2021-10-23


主持人:让我们有请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央防范办原副主任高以忱致辞,有请。

 

高以忱:祝贺2021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验交流大会的胜利召开!

 

在主会场上,我看到很多非常熟悉的面孔,有老朋友,也结识了一些新朋友,非常高兴弘扬传统文化的大军,弘扬传统文化的这支队伍人数越来越多、声势越来越大,我们已经种下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那些种子,已经在全国各地发芽、开花、结果。可以非常有信心、有把握,甚至可以非常骄傲地说:十几年前、十年前、七八年前,坐在这个会场里的许多同志排除了一些艰难险阻,克服了一些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在中华大地上、在我们这块土地上开始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工作历程。

 

一年又一年,这里边有很多甘苦,这里边有别人所难以知晓的曲折、坎坷,甚至磨难!但是在座的你们从那时到现在坚持了下来,因为你们知道,祖先留给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他有非常强而有力的思想穿透力,正如总书记前不久所说:“没有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哪里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哪里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魂、筋、血脉!

 

大家记得,2013年总书记就在离我们这里不远的曲阜,发表了关于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非常重要的讲话,当年还存在着的中央文献研究室,在组织专家讨论总书记这段讲话的时候,说了这样一段话,我在这里再一次把这段话送给大家,我们共同来体会、来领悟。

 

文献研究室组织的专家讨论,说:“历届我们党的领导,包括最高领导,从来没有像这一届领导人这样、习近平总书记这样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是在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并且面向社会的未来。”

 

实际工作当中,我经常会遇到各界的领导干部,他们会说:一把手工程很多,各种各样的紧急的任务非常之多,一票否决的工作项目也非常之多,学习的内容也已经多到让我们感觉有的时候学也学不完的程度。你还要把传统文化拉进来让我们学?他又不是上面规定的硬任务,我们为什么一定还要学习?这个问题一次又一次,在广东、在江西、在福建、在湖北、在黑龙江、在我的老家、在辽宁,都有人问起。问我这种问题的人常常是处在各种岗位上的领导干部,省里的领导、市里的领导、县里的领导、企业的领导、机关的领导。

 

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其实处在领导岗位上的同志们都明白,压力很大、时间很紧,很难有真正的时间拿出来学习传统文化。不要忘了,我们解放以后到现在,除非是真正在学校里学专业的,很少有谁真正接触过所谓的传统文化。我们不知道传统文化到底包括哪些内容,因此就更不能知道优秀的传统文化它对于当代社会、对于解决我们所面对的这些困难、复杂和令人头疼的问题,到底有什么样的价值和作用。当我不知道的时候,我也不相信优秀传统文化有什么力量,但是当我一旦走进了传统文化,进入社会生活的一个个阵地、企业、讲堂、学校、监狱、少年管教所、包括小小的社区,我看到了传统文化,真正学习传统文化的人,用自己真正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收获了幸福、收获了家庭和谐、收获了精神状态的人、有了生命活力的人。当他们把传统文化讲给没有学习传统文化的那些人群听的时候,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就在不到一个月之前,我到了山东寿光,我在寿光看到了离婚率下降百分之三十多,上访率下降了百分之三十左右,犯罪率也在下降。而且一个县级市能够把全县997个自然村的书记、村长集合在一起,闭门三天学习传统文化;把全县的所有的妇联主任、三级妇联主任全都集中在一起,封闭三天学习传统文化。现在的寿光,最近潍坊市的领导刚到寿光去考察,看到了寿光搞传统文化整个的打法,特别是他的效果感到震惊,他们不知道,这种力量不是来自于别的,是来自于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按照中央的要求,把传统文化真正的引入平常人的生活,引入领导干部的学习内容,引入学校的教学内容。

 

我想告诉大家,教育部从去年年底到现在,已经接连下发通知,要对从中小、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的所有教材进行改编,要把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系统的收入其中,让我们的孩子真正从小就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染,让温良、恭、俭、让,让所有传统文化刚才总书记讲到的那些美德、那些担当、诚信、谦虚、友善进入孩子的幼小的心灵,从娃娃抓起,这就是我们民族的希望。

 

在大福地小区是一个10栋楼的、1900多人居住的一个居民小区,10年来没有离婚现象,10年来没有治安问题,10年来没有邻里相互之间的吵架。业主1900人,我们如果按一家三口算,还有600多户,有的只有两口,因此大约是700~800户。出差、旅游1天、3天、7天、10天,居然可以把自己房门的钥匙交给物业来管理,我不知道在全国还有哪个社区能做到这样。我住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家部委的小区,两边是武警,到处是探头,即使在那里,我看,包括我自己在内,不敢把自己的钥匙交给服务的很好的物业公司。

 

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小区,居然吸引了山东烟台的人,离开风景如画的烟台,跑到这个硬件设施其实很一般、并不怎么样的地方来居住。一个画家在北京有房、在深圳有房、在四川有房,他们居然在这个小区买了一套房,而且把常住地就定在了这里。他写的福字、他画的国画是总书记作为国礼送给外国友人的东西。我问他为什么搬到这儿?他说这里的硬件比我住的所有的小区都远远不如,但是这里的邻里关系、这里物业公司对待我们的态度、这里所提供的传统文化的教育,让我认为这是全国最幸福的小区。就在青州啊!就在青州大福地,我刚刚去过。

 

所以我说传统文化真的是能穿透人心、打动人心、改变人心,让社会的道德风尚发生我们所希望看到的那种非常重要的、而且是必需的改变。这时候我非常愿意提醒我们在座的各地、各界领导干部,你们仔细想一想,如果你们有这种兴趣和愿望,你们把总书记最近这些年来讲传统文化的所有论述收集一下,上网只要一搜集,或者找大数据公司搜集一下,你就能明白:总书记是一而再、再而三,不知多少次、在多少个场合、国内、国际、大型、小型的座谈会,谈传统文化、讲传统文化,为什么?因为总书记看到了我们社会存在的问题,需要学习传统文化才能让我们真正有文化自信的那种必要。

 

如果我们没有忘记,我们对八荣八耻、五讲四美三热爱这样的口号,当时也是中央提出的要求,还没有忘记,还记在脑海里,为什么?当时的中央就已经关注到社会道德存在的、需要改进的很多方面的问题。那么这么多年来,我们拍着胸脯问自己有改进,但是需不需要做进一步的、甚至大幅度的改进呢?如果要真正实现文化自信,真正提升这个民族的整个道德水准,真正按总书记的要求实现中国梦,我们不提高我们的道德水准和道德整个风尚的水平,中国梦是完整的梦,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人民所追求的美好生活是完整的吗?所以总书记讲:四个自信当中,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

 

所以我想说弘扬和学习传统文化,不是一般地把《论语》搬出来,把《大学》、《中庸》这样的著作搬出来念一念,不是这样的!有一位我们国家重点大学的国学院的院长跟我说,说我一辈子在讲堂上讲《论语》、讲《大学》、讲《中庸》、讲《尚书》,我怎么没见到老高你说的那些效果?

 

我的回答是:你讲的是学问、是照本宣科,学生听的是学问、是历史典故、是著作者的身世和经历,他要的是学分。讲的人就不对劲儿,你自己没有真正的钻进去学好,没有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有了自己的收获、感悟,你讲的其实就是文字。而我们在座的很多人讲传统文化,娓娓道来,能够打动人心,是因为讲传统文化的这些人虽然没有真正的教授、副教授的头衔,但是他们通过学习收获了以前从未有过的那种幸福感,他们在家里收获了以前从来没有过的那种和谐,在自己的部门和所主管的单位收获了以前从来没有的团结、互助、友爱、友善,所以他们坚信这个文化能打动人心、打通人心、穿透人心、改变人心,他能净化灵魂、他能呼唤良知。

 

所以我才说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一些试验田,而且这些试验田从山东到河南,也到我们河北。因为今天吴巧就要介绍他们自己在传播传统文化当中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全国各地都已经有了一些典型,我们今后会陆陆续续地在一些典型的创造地召开现场的观摩和经验交流会,让真正有了实践经验、有了非常深刻的体会,而且有了非常明确的各种各样数字作为根据效果的这些地方,非常详尽地,不是像这种会上15分钟、20分钟,而是两个小时给大家介绍,介绍完了现场回答大家所有关注、关心和得不到解答、希望得到解答的那些问题,这样我们的党政领导干部会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耳朵、自己亲身的问话和体会、感悟到为什么总书记是这样如此重视传统文化,如此认真地号召全党、全社会和全国人民来学习和弘扬传统文化。

 

同志们,你们在弘扬传统文化的路上走了十年,你们是先锋队。我可以非常坦然地说,这个先锋队我们恐怕还要当一段时间,在全国的范围之内,指望所有人都像我们今天在座的这些人一样,懂得传统文化的价值,愿意拿出自己的生命和力量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这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所以第一:我们要坚持继续、坚持做好我们自己的工作;第二:我们要抓好自己的典型,种好自己的试验田,为他人到现场去了解、去学问、去解答,做好思想和工作上的准备;第三:要有耐心,不要说我们干了十多年,为什么到现在还仅仅是星星之火,不要忘了,今天的星星之火跟十年前已经截然不同。有总书记做主、有总书记说话、有总书记下达指示,有中央明确的要求,弘扬传统文化,弘扬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股势不可挡的历史潮流!

 

实现文化自信,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我们的文化,因此我们必须学习知道什么是我们的文化,必须通过学习来体验、来感悟这个文化为什么有力量。那样我们才真正的能够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央,告诉全世界,我们的文化,给我们灵魂、给我们力量、给我们走向世界的那种勇气和决心,也给我们真正在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候,有一种感召人心、感动世界,从此让世界永远是友善的、永远是和平的、永远是相互真诚和友好的,向这样的目标前进,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胸怀。

 

最后说一句:非常感谢同志们在十多年的时间里边,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这条路上所作出的艰辛、努力,记住,不忘初心、不忘使命、敢于担当,继续阔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