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之水门桥》满分观后感作文出炉,致敬每一位英雄】2022.2.11

2022-02-11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便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电影《长津湖》和《水门桥》就是以这次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拍摄的。影片以一个英雄连队“第七穿插连”及兄弟部队的行动为主线,呈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讲述了普通志愿军战士在整个战役中的感人故事。



其主要人物有七连连长伍千里(哥哥伍百里阵亡),新兵伍万里,指导员梅生,炮排排长雷公,火力排排长余从戎,三营营长谈子为,狙击手平河,等等。整连共157名战士,在《水门桥》的最后,伍万里说了一句“第七穿插连应到157人,实到1人”,这短短的一句话,包含了多么丰富的内容。向英雄们致敬。


网上的观后感很多,一般都是即兴而发,行文比较随意。来看两篇学生写的观后感吧。


这篇《水门桥》的观后感写得怎么样呢?


思路比较清晰,先介绍电影内容,然后谈感受,再说电影带来的启示,这符合读后感或者观后感的一般思路。语言精练,像“手掌断了,就用断臂拉响炮绳;炮架毁了,就拿肩膀抵上”一句就是,而且还有一种节奏美,这里还可以加几句形成排比,如“前面的战士倒下去了,后面的踏着鲜血也要往前冲;被冰冷的风雪包裹着,他们却端着枪一动也不动”。


观后感也是作文,一篇作文就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写这篇观后感时,可以抓住一个词来写,比如“顽强的意志”“勇往直前的精神”“必胜的信念”等等,最好不要面面俱到,更不能写到哪里算哪里。



一个小学生写的观后感在概叙故事部分比上面一篇要好,后面的“感”稍微单薄了一些,不过对三年级孩子来说,已经很好了。而且,这是学生自发写的,值得满分。



这篇是用书信的形式写的,很新颖,第二人称也便于抒发情感,也不错。


“愿世界再无战争”,“致敬先烈,愿山河无恙”,“今年的大雪中,有你们的模样”,“感觉现在的人生毫无意义,我也愿像先辈们一样为国家做贡献”……很多人看了《长津湖之水门桥》后用一句话表达了自己的观后感。


一位妈妈说:看完《长津湖》,闺女回去翻看了抗美援朝的历史;看完《水门桥》,闺女说要回去要好好研究一下清朝以后的历史。



电影院里史无前例地多了好多老人的身影。


以上,都是这部影片的意义所在,当然不止这些。